黑龍江日報2015年12月11日以《曲線蓄能 張樹乘創業成功的秘訣》為題,大篇幅報道了中桂制藥董事長兼總經理張樹乘創業成功的秘訣,全文如下:
張樹乘對藥品的計量檢定錙銖必較。黑龍江日報記者蘇強攝
13歲時父親因病去世,他賣冰棍、做力工、為意外亡者整理面容,積累了早期的創業經驗;考入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后,他組織學校特困生成立“大學生自立自強委員會”,搞清潔、做食品包裝、擺地攤,幫100多名特困生實現自給自足;畢業后,胸懷創業夢的中醫藥學子,沒有直接去創業,而是先去了上海一家醫藥企業鉆研營銷,積蓄了滿滿“能量”后回到家鄉創業。依托專業、發揮特長、勤奮執著,如今,他的醫藥企業年營業總額超過3億元。他的創業經歷獲得了省領導的高度認可。
他的成長、學習過程中究竟有哪些獨到之處,他的創業歷程又能給大學生創業帶來怎樣的啟示,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走近了張樹乘。
投資興建實業藥廠追尋心中的社會價值
11月末的初冬,記者來到了位于慶安縣的黑龍江中桂制藥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樹乘躊躇滿志地向記者介紹今年企業擴大規模購置的新場地和新設備,建設用地、現代化的污水處理廠和藥用蒸汽鍋爐總投資2000萬,一切都按國內最先進制藥企業的標準來規劃。
繼2013年投資建廠后,2016年又將是大展拳腳的一年。張樹乘說,2013年是國內醫藥行業的拐點,因為新版藥品GMP認證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很多中小企業舉步維艱。這一年也是他個人人生歷程的拐點,在醫藥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他最深的感悟是,一定要擁有一家自己的藥品生產企業,只有打通產業鏈,才能獲得企業在行業內的競爭優勢。
經過近一年的考察比較,張樹乘最終選擇到有“藥都”之稱的綏化市慶安縣投資興業。張樹乘告訴記者:“慶安縣雖是小城卻有6家制藥企業,具有明顯的產業聚集優勢,同時慶安還擁有5萬多畝林地,可以發展北藥種植,另外縣政府服務意識強、招商誠意大、辦事效率高?!彼顿Y的黑龍江中桂制藥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型企業,2013年銷售收入不足5000萬,納稅只有近300萬元。接收中桂制藥初期,張樹乘開始調整企業產品定位和營銷競爭戰略,引進技術和管理人才,夯實企業發展基礎,經過一年的努力,2014年中桂制藥銷售收入突破1億元,繳納稅金890多萬元。
帶領中桂制藥取得的佳績,讓張樹乘成了省內小有名氣的大學生企業家。但談及自己的事業,張樹乘卻坦言自己其實并不算成功。他說在我省醫藥行業內,規模更大更成功的企業比比皆是。在互聯網經濟時代的今天,自己永遠都是一個思考者和創業人。作為一名備受矚目的大學生創業者,張樹乘經常被邀請討論大學生創業的話題,他常常告誡現在的大學生們不能沖動創業,更不能為了光鮮,盲目選擇“高、大、上”的項目,創業需要積累自己對社會認知思考和技能知識儲備的量變,才能實現收獲成功的質變。 大學生們盡早確定自己的職業規劃方向,做職業選擇的主人,并不斷給自己賦能,讓自己既有結構合理的知識儲備,又有豐富的社會與工作經驗積淀,再去創業,成功的幾率會更高。張樹乘說,每一個人的成長、創業歷程都是不可復制的,只講成功價值不大。他更愿意把自己這些年奮斗的心路歷程分享給大家,他覺得對于有志于創業的大學生來說這些感悟更具有啟發意義。
感悟一
了解社會的廣度 決定了一個人成長的速度
張樹乘出生在我省農村地區,家里有兩個姐姐,他是最小的孩子,自幼酷愛醫學,6歲就開始拜師學習中醫。13歲讀初一時,父親因病去世,張樹乘被動地開始了解社會和思考人生。為了生活和學習,張樹乘夏天打魚、賣冰棍,冬天賣糖葫蘆,假期到建筑工地做力工,高中時還做過太平間的看門人,為意外亡者整理面容,就是這些飽含艱辛卻厚重扎實的工作為張樹乘今后的創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從縣城進冰棍,然后騎自行車去各村子賣。那時候賣冰棍都用簡陋的保溫箱,別的商販怕賣不完冰棍化了,每次都只進一箱冰棍,而張樹乘每次都進兩箱。為了每天能多賣一箱冰棍,他和小朋友們約定,只要集合十個小朋友一起買冰棍,就可以多給這些小朋友一根冰棍,時間長了,很多小朋友都專門等著買他的冰棍;冬季為了不讓糖葫蘆里堅硬的果核觸痛小朋友的牙齒,他發明了“微創”切口,制作無籽糖葫蘆的技術,又迅速在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在工地勞作之余,他還留心觀察思考工長如何將眾多松散的農民工管理成一支高效的施工隊伍。這些來自生活底層的實踐與觀察,平凡卻深刻,成了張樹乘寶貴的創業經驗和精神財富。張樹乘說人們都關注他今天創業所取得的成就,其實早在他十幾歲時就開始了創業?!傲私馍鐣退伎既松膹V度,決定了一個人成長的速度。正是在這些年的創業中,我積累了有效溝通、準確分析和捕捉機會的商業能力?!被貞涍^往,張樹乘平靜地說,“吃苦少者曰苦,吃苦多者曰甘?!?/p>
感悟二
感恩激活自我 奉獻創造價值
很多人的創業都是從解決生存問題的原始起點開始的,但是只有心懷感恩才能最大效能地點燃自己。張樹乘一直心懷感恩地奮斗著。
他感恩于開明的母親堅決要求他挺起脊梁堅持讀書,感恩于善良的姐姐為了支持他完成學業成了大齡剩女,感恩于初中老師待他如兄弟,給他買文具,為他聯系打工的機會,感恩于高中時全班同學和全校同學為他和母親捐款治病。
心懷感恩的張樹乘,總想為他人做點什么。成功考上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不僅讓他學到了夢寐以求的中醫藥知識,達成了幼年的夙愿,更讓他品味了感恩和奉獻的快樂。
大一時張樹乘每周要做11份家教,很快解決了自己的生計問題。當時學校有138名特困生,張樹乘想用自己的經驗幫助他們。他找到老師將自己的特困補助讓給了其他同學,并在老師的幫助下策劃創建了“大學生自立自強委員會”,他根據同學們的特長,將同學們分成不同的組,組織同學們承包學校宿舍和教學樓的清潔工作,組織同學們承接了食品廠的包裝工作,組織同學們擺地攤賣日用品,培訓同學們如何做好家教。在他的帶動下,100多名特困生完全能夠自給自足,不再需要父母的經濟支持,很多人將自己的特困補助讓給了更需要幫助的同學。張樹乘創建的“自立自強委員會”這一校園組織成為貧困大學生自立自強的突破口,很快被眾多高校效仿,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組曾對張樹乘和同學們的事跡做了9分47秒的深度報道。
張樹乘和他的團隊分享實驗成果。黑龍江日報記者蘇強攝
感悟三
對人生思考的深度 決定一個人成長的高度
大學畢業時,張樹乘是有留校工作機會的,但是他選擇到上海一家醫藥企業工作,而且是很有挑戰性的營銷工作。
“大二時,我認真想過自己畢業后要做什么,那時我就覺得畢業后做醫藥營銷是效率最高的奮斗方式。于是,我開始有計劃地給自己賦能,我在學好中醫藥課程的同時,學習了營銷學和管理學。大學畢業前,我就知道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和管理學之父泰勒,并對4C、4S、4P、4M等營銷理論和爛蘋果效應、破窗效應等管理理論爛熟于心。職業生涯規劃對一個人的成長太重要了,對于大學生而言,大二畢業之前一定要想好自己的職業規劃,并在未來兩年為這個規劃賦能,這樣既能提高自己的專注度又能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競爭優勢,為以后‘主動智能’工作而不是‘被動體能’工作奠定堅實基礎。”張樹乘略帶自豪地說。
三年的藥品營銷工作后,張樹乘有了一定積蓄,他開始思考如何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
他創建了自己的藥物研究所和醫藥銷售公司,開始在“啞鈴型企業模型”中最重要的兩端發力,依托其他藥品生產企業讓自己研發的產品落地,再用自己的醫藥銷售公司銷向全國。經過十年的努力,張樹乘的藥物研究所累計成功研發了10多種藥品,在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建立了成熟的藥品銷售網絡,這時他前期所有方向的努力如涓涓細流匯集到一起,為最終成功創辦實體藥廠提供了最大支撐。張樹乘說:“很多人問過我,為什么一定要辦實體藥廠?我覺得實體經濟對社會的貢獻度是最大的,生產產品、解決就業、繳納賦稅,創業者通過自己的努力也在改變著社會?!泵髂陱垬涑诉€打算投資中醫藥網站建設,通過開發科普游戲的方式推廣普及中醫藥知識。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公眾關注、了解中醫藥是他新的目標。(文/黑龍江日報記者那可)